純真的福音

翟林湧神父

耶穌召選了門徒後, 祂不只一次派遣祂的門徒們出去傳播福音。 而在派遣門徒們傳播福音時, 都會囑咐、教導他們如何做好準備, 如何宣講,如何應付在傳教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在路加福音第十章耶穌另選派了七十二門徒在祂之前去傳播天國的喜訊。

祂要他們倆個倆個的出去,為的是他們路上可以互相照應,鼓勵與幫助。 耶穌也曾經說過, 「那裏倆個或三個人, 因我們的名字聚在一起, 我就在他們中間。」 耶穌這樣的派遣與吩咐都很容易理解和接受。

但,耶穌接下來的囑咐就會讓我們有困惑與疑問。 耶穌囑咐他們,「 你們不要帶錢包, 不要帶行囊, 也不要帶鞋。」耶穌爲什麽吩咐門徒們也不帶呢? 難道, 耶穌不知道, 如果門徒們在傳播福音的路上,帶上食物不會挨餓?帶上口袋,可以方便挾帶東西? 帶些銅錢, 在路上買些日需東西方也更方便? 在我們看來, 好像這一切有助於門徒出去傳播福音。 但耶穌沒有這樣來“武裝”門徒, 因為他們是福音的使者,福音不需要,也不應該有世俗的裝扮。

耶穌降生成人就已經爲我們啟示了這個真理。 耶穌簡單,純潔的來到世界。 祂沒有帶任何世俗的面具、武裝與包袱而來。 祂不是降生在富麗堂皇的宮殿, 沒有天兵天將的相擁,更沒有帶貴重的禮俗包裹。 但我們知道,這樣的誕生不但沒有減弱天主愛我們的福音訊息; 而且在這單純聖誕中, 天主給與我們最強有力的愛訊息。耶穌的誕生只是為了愛; 這種愛最純、最真。

耶穌一生與貧窮相伴。他沒有爲了將福音傳遍全世界而招兵買馬, 積蓄財物。 祂只是召叫十二位宗徒及門徒們, 教導他們,讓他們效仿祂、跟隨祂。 適時派遣他們去宣講天國的道理,治病救人, 並召叫人回歸天主, 回歸真愛。

耶穌在祂的公開宣講生活中, 看到可憐、饑渴、受苦受難的人們時, 祂都動了憐憫的心,來安慰他們,餵養、治癒他們。 但耶穌也知道, 他來不是消除世界上的所有痛苦,治癒所有人的疾病;耶穌的來是為我們帶來天主的愛的福音。 讓我們在疾病、災難與痛苦中, 還有信仰,還有依靠,還有希望; 並且因信賴耶穌而獲得永生。

所以,我們在福音中看到,耶穌也因人們誤解耶穌顯的神跡而感到失望。 在路加福音第十七章中記載耶穌治癒十個痲瘋病人, 但只有一個回來感謝主。 耶穌失望的問到, 「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那九個人在那裏呢?除了這個外邦人, 就沒有別人回來歸光榮於天主嗎?」顯然那九個人,沒有因著耶穌治癒他們而感謝天主,跟隨耶穌。 這也是我們福音中看到的, 人們不因耶穌奇蹟而悔改相信耶穌。 若望福音第六章裏記載, 有五千人跟隨著耶穌。 耶穌看見他們餓了, 就動了憐憫的心,用五餅二魚餵飽了他們。 奇蹟發生後, 有很多人因著跟著耶穌有麵包吃, 而到處尋找祂。 耶穌驚醒他們說,「你們不要為那可損壞的食糧勞碌,而要為那存留到永生的食糧勞碌。」 並且告訴他們:「我就是生命的食糧,到我這裏來的,永不會饑餓;信從我的,總不會渴。」耶穌透過神跡告訴人們,耶穌自己才是人們的真正所需。

耶穌單純的來, 單純的生。 最終, 爲了愛我們,在十字架上獻出了最純真的愛。 祂的愛無任何的面具與包裝;十字架上的耶穌將天主聖父的愛盡顯了出來——主愛的純真。

這種愛就是福音的中心,耶穌生命的宣講。 耶穌揀選門徒,派遣他們出去是將這耶穌的生命帶給別人。 耶穌升天後, 祂的門徒們就是按照耶穌的命令而開始傳播福音的。 他們並不是帶著財富,帶著武裝而走遍天下。他們所傳播的是天主的愛的福音。 聖保祿宗徒能將福音傳入外邦人中, 將福音傳遍小亞細亞、羅馬地區就是因為他聽從了耶穌的吩咐,過著清貧的生活,用耶穌的愛來感化眾人。

但我們也知道, 在教會歷史中,特別當教會富裕後,不僅教會內有了腐敗並污染了福音的純真。 而且出去傳教的教士也武裝起來。 就好比近代歷史中, 西方國家成為了殖民者, 教會也隨著殖民者進入了第三世界的國家。往往傳教士帶來的福音是被殖民者所“武裝”起來的福音。 這樣當地人們就無法真正看到基督純愛的精神; 人們不僅無法接受福音, 甚至因殖民的強勢,而造成人們的反感。

感謝聖神, 每在福音被污染的時候, 天主都會召叫特殊的福音使者而來淨化福音,從而淨化教會。 在中世紀,當福音遇到世俗的挑戰時, 天主揀選了聖方濟各。 聖方濟各就是要回歸福音的純真。 他就是完全按照耶穌的教導生活, 遵照耶穌的吩咐,以絕對神貧的精神出去傳教的。 那麼也因著他, 教會再次回到以耶穌的愛為中心的福傳生活中。 歷史中的教會就是這樣在世俗與福音中掙扎著。 但我們有福音中耶穌的生命和祂的教導為教會指明方向,引領著我們這易於迷失的羊群。

所以, 我們感謝天主揀選了教宗方濟各來帶領我們的教會。 自從他上任以來,他以謙卑的態度呼籲我們回歸福音的真精神, 向曾經被殖民著傷害的南美人們道歉,他正在用他最樸實,最貧窮的方式傳播福音的精神, 呼籲我們認識到福音是貧窮福音,只有回歸純真的福音, 我們才可享受福音的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