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彌撒後,有個小孩前來好奇地問我,「神父,你們領受的聖體有什麽味道,好吃嗎?」我當時隨口就說,「聖體沒有味道,談不上好吃不好吃。」但小孩用疑惑的眼神看著我,嘴裏嘟囔著,「那每個人都還上去吃!」這時我正要想法解釋什麽,奶奶就拉著她走出堂門。

小孩走後,她的問題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聖體有味道嗎?就其物質組成部分,聖體是純麵餅,不加任何佐料,味覺品來,沒有味道。但我們的信仰告訴我們,我們領受的麵餅是基督的聖體,是我們的精神食糧。當然,物質食糧靠味覺來品嘗其味道,那麽,精神食糧的品嘗就要靠我們的心靈。這也符合我們在生活中用各種味道來描寫我們的生活及心理。我們常説生活中充滿了酸甜苦辣,這種味道描寫是我們心靈對生活中所遭逢一切的體驗。那麽,既然聖體是心靈的食糧,我們一定可以品出祂的味道。

首先,在舊約中我們看到聖體的預示。『出谷紀』中記載當以色列子民在曠野中,極度饑渴、失望時,他們對帶領他們出離埃及的先知梅瑟和天主失去信心,開始抱怨。 此時,天主從天上降下瑪納飽飫了他們。在經中記載,瑪納像胡荽的種子那樣白,滋味好似蜜餅。(谷十六 31)當然瑪納是天主賜給以色列子民的一種特殊的食物。瑪納是有形可見,可吃可嘗;它形似霜,色爲白,味道像蜜餅。但當時對於以色列子民來說,瑪納不僅僅只是填飽肚子的物質食糧,在他們極度失望中,失去對梅瑟、對天主的信念時,瑪納更是他們心靈的慰籍,使他們重新找回了對出谷和生活的希望與對梅瑟和天主的信任。所以説,對於以色列子民來說,瑪納不僅僅是味覺的甜蜜,更是憂苦心靈中安慰的甜蜜。

像天主將瑪納給予曠野中以色列子民,耶穌將聖體聖血給予我們做我們旅途的神糧。但不同於瑪納,我們領受的麵餅與葡萄酒是耶穌基督的聖體聖血。既然聖體是耶穌自己,是我們的精神食糧,那麼只有我們的心靈才能品嚐出基督的「味道」。

降生成人的基督在世生活三十三年。在祂的生活中,祂曾經默默無聞地在木匠世家辛苦工作。當祂開始公開宣講天國時,在曠野中,忍饑受餓,又受魔鬼試探三次。耶穌曾經被排擠、誤解、威脅、迫害。最後,被自己的門徒出賣,受盡侮辱,背起十字架上山受死,以罪犯的名,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這一切都是耶穌所曾經歷的人生痛苦。但耶穌的一切痛苦都是爲愛而犧牲。祂戰勝了痛苦、死亡而從死者中復活。在感恩聖祭第三式中,我們聽到:「祂在被出賣的那天晚上,拿起麵餅,感謝讚頌禰,把麵餅分開、交給祂的門徒說: 你們大家拿去吃,這就是我的身體,將為你們而犧牲。」耶穌建立聖體聖事時,祂知道並理解我們生活旅途中所經歷的一切,知道我們所需。在同情與博愛中,祂不僅在十字架上完全給予我們,也在聖體聖事中陪伴我們直到我們與祂在天堂相聚。

我們每次前來領受聖體時,也可能帶著不同的情緒。當我們生活順遂,聖體對我們來說是喜樂、是感恩;當我們孤單時,聖體是我們的陪伴;當我們軟弱及面對誘惑時,聖體給我們神力;當我們受辱、痛苦時候,聖體是我們的安慰;當我們的身心受傷病困擾時,聖體爲我們療傷;當我們生活在罪惡與黑暗中時,聖體帶來寬恕和光明;當我們失望時,聖體更是我們的希望。因爲,感恩祭不僅僅只是紀念基督的痛苦、死亡,與自我犧牲的愛,也慶祝祂的復活及期待祂的再度來臨。

聖體如愛之暖流,源源流入我們的心田,滋潤我們的心房。耶穌在聖體中爲我們帶來的是信心、是愛心、是希望。不論我們心情如何,領受聖體心靈總能體驗到與主完全在愛中的融合。愛中絲縷的甜美正是聖體的味道。


Discover more from 三藩市天主教華人教務福傳中心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