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Peter Zhai | Oct 8, 2022 | 主日默想
感恩的信德: 福音中,耶穌幾次顯神蹟治癒了患痲瘋病的人。當然,每次治癒都顯示耶穌憐憫、慈愛之心。 耶穌愛所有受苦的人,願意治癒所有向祂求助、呼喚的人。 當時, 患痲瘋病的人,是最可憐的人,因為他們被社會、宗教、家庭拋棄,只因痲瘋病的傳染性,所有他們被隔緣,流落街頭。 今天的福音中, 十個患痲瘋病的人,一定聽說耶穌的聲譽, 遇到耶穌,他們就大聲喊說「師父,耶穌,可憐我們吧!」但耶穌沒有向往常一樣立即就治好他們;祂告訴他們「你們去,叫司祭們檢驗你們吧!」他們就順從了耶穌的指示,在去見司祭的路上,他們發現自己潔淨了,病好了。...
by Peter Zhai | Oct 1, 2022 | 主日默想
“請增加我們的信德。” 這是門徒們對耶穌的請求。 門徒們在與耶穌的相處中, 生活中一定有缺乏信德的經驗。 耶穌也曾經稱他們為小信德的人。 耶穌在今天福音中對他們說,如果他們的信德有像芥菜子那樣大, 他們可以讓桑樹連根拔起移植到海中。 耶穌這樣講就是告訴門徒們,有了信德就沒有不可能的事。 同時, 耶穌也邀請門徒走出自我而進入天主的國度中; 並以天主的可能來看待我們生命的現實。 福音中耶穌用主人與僕人的關係來闡述信德的另一層面。 就像沒有主人侍候僕人一樣, 我們的信仰也不該因為其在我們生命中的力量而喧賓奪主。...
by Peter Zhai | Sep 24, 2022 | 主日默想
這個主日福音是選自路加福音中第十六章中耶穌講的富人與窮人拉匝祿的比喻。 比喻開始講到富人和拉匝祿的生活的莫大區別, 真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窮人拉匝祿整天躺在富人的大門前,貧困潦倒,忍飢受餓,但富人沒有任何同情心,視而不見。這是在現世的生活,...
by Peter Zhai | Sep 17, 2022 | 主日默想
今天的福音中耶穌再一次用世俗的比喻講論天國的道理。 比喻中講一個不誠實的管家沒有按照主人的意願合理管理主人的家產,並且揮霍浪費。主人就決意解僱他。 但這個不忠信的管家卻利用主人的財產交朋友以為自己留條後路。 結果主人發現後還稱讚這個僕人的精明。 當然,耶穌講這個比喻目的不是稱讚這個管家的不忠。 耶穌通過世俗的故事,講天國的道理。 我們在靈修上也應該如此, 當我們覺得我們靈修生活貧乏,或因著自己的罪惡而遠離天主時, 我們應該覺察、明白自己的處境,而有所行動以重新獲得天主的恩寵。 其實在我們現世的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如何做好世俗之子,...
by Peter Zhai | Aug 20, 2022 | 主日默想
得救的人多嗎?百分之幾的人會進入天堂? 沒有領洗的人可不可得救? 這是我們常常聽到的問題。 我們也聽到很多的答案。 有人說,得救的人很少。 也有人說,大部分人都會得救,甚至有人說地獄中沒有人。 其實這好奇之心,在主耶穌年代就有。今天福音中有人問,「主,得救的人果然不多嗎?」, 當耶穌被問這個問題時, 祂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這意味著有多少人得救不應是我們追問的問題,而耶穌的回答教導我們“如何可進入天國”才是我們生命的目標。耶穌說,“你們竭力由窄門進入。” 這門就是耶穌基督, 就如耶穌說,“我是我的羊群的門,...
by Peter Zhai | Aug 13, 2022 | 主日默想
耶穌來到世界上目的就是來“投火”, 而這“火”就是祂的愛火。 這火可以燒熱我們冰冷的心,溫暖冰冷的世界。 火也是聖神的形象,在教會的起初,聖神以火舌的形象降臨於門徒們身上, 讓他內心燃起對天主的愛, 對福音的熱忱,從而跟隨耶穌往普天下去宣講福音。 火也可淨化。 耶穌,和平之子,之所以講祂不是為世界帶來和平,而是分裂, 就是因為世界有很多人不接受,甚至反對祂和平的信息。 這種分裂也是天主淨化世界不可避免的過程。 對於接受相信耶穌的人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