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十九主日
耶穌召選門徒後, 不僅教導他們天國的事理, 而且也裝備他們,給他們天上的權威與能力去宣講福音、治病救人、甚至驅逐魔鬼。這些權威與力量本屬於耶穌, 但耶穌願意與門徒們分享這特別的恩寵。 耶穌步行海面的故事講述了耶穌的另一權威, 就是耶穌掌控世界的權威。福音中講,門徒們在船上,黑暗中,受風浪的顛簸,很害怕、很恐懼,不知何去何從。這時耶穌在海面上向他們行走而來。這表明一切都在耶穌的掌控中,不論多大風浪,船隻如何顛簸,耶穌都來施救。耶穌在風浪中告訴門徒說,「放心,是我,不要害怕」。這時,伯多祿想效仿耶穌在海面上行走,...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
俗話說,「人以食為天」,意思是說沒有食糧,人不得生存。 出谷記中, 當飢餓的以色列子民在曠野中向天主抱怨時, 天主從天降下瑪納餵養他們,使他們得到飽飫。物質的食糧不只是天主對以色列的關心與照顧,天主藉著瑪納奇蹟教導以色列之民,唯有天主的話才可引領他們走上正道, 唯有天主才是他們的依靠。 福音中記載,耶穌以五餅二魚餵飽了五千人後,很多人都跟隨著耶穌。他們跟隨耶穌不是因為想聽天國的道理,目的只是為了從耶穌那裡得到食物。 耶穌利用這機會教導他們要尋求永生的食糧,而這生命的食糧就是從天降下的祂自己。故此,...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福音中耶穌再次用比喻講天國的道理。 耶穌把天國比作為寶藏, 比作為珍珠, 當人們找到時, 就會不惜一切代價,將寶藏和珍珠買下。 信仰是我們生命中的至寶, 耶穌就是我們的至寶、我們的一切, 擁有了耶穌就擁有了一切。 就如聖保祿宗徒在斐理伯書中所說的, 「因為我只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為了他,我自願損失一切,拿一切當廢物,為賺得基督。」聖保祿真的這樣做了, 他為了福音,為了「賺得」基督,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但, 同時, 我們也知道我們的信仰,一切恩寵都是來自天主。 那麼在天主, 在耶穌的眼中,什麽是至寶呢?...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天主是聖善的,世界上為何有邪惡的存在? 天主是全能的,為何天主不立刻剷除邪惡? 這些問題比較難解答。 今天福音耶穌用麥子和莠子的比喻為我們解釋為何善與惡同時存在於世。首先比喻中啟示,主人播種的是麥子,而不是莠子。 所以天主是善的根源,而邪惡是仇人所種的。 比喻接著講, 僕人建議主人應將莠子拔除,但主人說讓莠子和麥子一起成長,免得拔除莠子時,連麥子也拔了出來;等到收割時再除莠子。天主不立即剷除邪惡是有祂的理由的。 這裡說,惡和善摻雜在一起,當除惡時可能波及到善, 這是不立即除惡的原因。 我們也知道, 耶穌來是以善勝惡,...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天主的渴望: 耶穌用播種的比喻講授天國的道理。耶穌説, 「看,有個撒種的出去撒種;他撒種的時候,有的落在路旁,飛鳥來把它吃了。有的落在石頭地裏,那裏沒有多少土壤,因為所有的土壤不深,即刻發了芽;但太陽一出來,就被曬焦;又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有的落在荊棘中,荊棘長起來,便把它們窒息了。有的落在好地裏,就結了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有耳的,聽吧! 」有人説耶穌比喻中的這個撒種者一點都不精明,他爲什麽將種子撒在路旁、石頭上、荊棘中? 但, 只有了解農人播種時對秋收希望的心情,我們才可明白耶穌為什麽以農人撒種比喻天國。...
常年期第十三主日
「誰愛父親或母親,超過我,不配是我的人;誰愛兒子或女兒,超過我,不配是我的人。」耶穌這教導好像很難讓人理解。 為何耶穌這樣講呢?但我們知道耶穌教導我們泛愛眾人,甚至愛我們仇人; 所以耶穌來不是和我們的父母、兒女爭寵。耶穌是愛的泉源。我們只有把主耶穌放在首位,才讓我們懂得真愛, 才知道怎麼去愛。 把耶穌放在我們首位,絕對不會減少我們對父母、兒女、親人的愛;相反,耶穌會教我們如何去更愛我們親人。 同時, 耶穌在福音中也許諾那些接納、關愛祂的門徒們的人一定會得到天主的賞報。這包括我們因愛耶穌而犧牲的父母、兒女們。...
常年期第十二主日
“不要害怕!” 這是耶穌常常對宗徒們講的一句話。 耶穌講“不要害怕” 表明耶穌對門徒所要面對的困難、迫害的了解。 耶穌也讓門徒們明白, 耶穌來到世界上來不是為剷除他們生活中的一切困難。耶穌曾經告訴祂的門徒們,誰願意成為祂的門徒,就該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祂。耶穌對門徒們講,“不要害怕” 是要他們知道,天主在困難與迫害中與他們同在。 即使他們的生活中遭受迫害、會受皮肉之苦,甚至被殺害, 但他們的靈魂將永遠不會受到傷害。 “不要害怕” 也說明天主是一切的掌控者, 雖然邪惡存在,但最終的勝利者是天主。 “不要害怕”...
聖體聖血節
聖體聖事是耶穌給人類留下的最偉大的愛情聖事。耶穌降生成人來到世界上,就是為了愛人到底,將天主性的永恆生命與人分享。 祂真的這樣作了。 耶穌將祂生命的一切給予了人類。 在十字架上,祂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為人類傾流了祂的聖血。 而耶穌十字架上自我犧牲就是我們生命的源泉。 在犧牲中,祂把自己完全給予我們,包括祂的聖體及祂的聖血。...
天主聖三節
愛的關係: 有一首詩題目為“No man is an island”,可以譯為“人不是孤島”。詩所表達是人的生命不可能是孤立的;每個人都生活在關係中;人需要陪伴、撫慰和愛才能真正成為人。的確,人生的喜樂與痛苦也很多時候取決於人際關係。想想,慰籍人心的喜樂何不曾來自人與人的情與愛, 而傷透人心的痛苦也一定是來自於關係的破例。 追求愛的關係是人的本性。這本性是來自於創造我們的天主。天主按照祂的肖像創造了人。而我們的天主又是三位一體。三位一體天主的奧秘很難用人類的語言解釋清楚,用理智想得明白。但信仰本身不是信條,而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