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之母

天主之母

教會從五世紀厄弗所大公會議開始就稱聖母瑪利亞為”天主之母”。 這個稱號不僅是對聖母的尊稱,而且道出了我們信仰的真諦。 首先瑪利亞懷孕了耶穌,撫育了祂長大成人, 我們又知耶穌也是天主的兒子,具有天主性。而當我們論及耶穌時, 我們不可以將祂的天主性與人性分開; 所以,瑪利亞既然是耶穌的母親,也就是天主的母親。...
聖誕節

聖誕節

聖誕的共融: 天主子、耶穌今夜為我們誕生了。耶穌的誕生使天人合一成為現實。 耶穌成為人,就是為了給我們分享天主的生命。 而這一切都是在相遇之中發生的。 相遇的條件就是走出自我。天主為了與人類相遇就是走出了自己的。就像聖保祿宗徒致斐理伯書信中所寫的:“耶穌雖具有天主的形體,並沒有以自己與天主同等,把持不捨,卻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與人相似;衪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耶穌走出了自我,並且以謙卑的方式而來。 祂沒以世人所認為強有力的方式來拯救世界。 而是,耶穌降生在馬槽中。 全能的天主成了馬槽中的嬰孩....
將臨期第四主日

將臨期第四主日

天主與我們同在:為了實現祂與我們同在諾言,天主父派遣祂的聖子耶穌基督降生成人。耶穌來了, 但“天主與我們同在”也取決於人類與祂的配合。我們都知道聖母瑪利亞如何完全配合天主的旨意,聽從了天主的召叫而成為天主子、耶穌的母親。這個主日的福音中記載聖若瑟如何配合天主的旨意而成為耶穌的養父。 當若瑟得知他的未婚妻瑪利亞未婚而懷孕時,如果他以常人的態度對待他的未婚妻,瑪麗亞就可能遭受按照法律的嚴重懲罰。但若瑟以天主的正義對待瑪利亞,想暗中休退她。若瑟對瑪利亞的善良之心是“天主與他同在”實踐。...
將臨期第三主日

將臨期第三主日

喜樂的相遇:將臨期第三主日又稱「喜樂主日」,將臨期花環上的第三枝蠟燭是玫瑰色,用來象徵喜樂,因為耶穌基督來臨的聖誕節近了。還記得聖母領報、懷孕耶穌之後,她起身去拜訪表姐依撒伯爾,向她請安。 依撒伯爾一聽到瑪利亞請安,胎兒就在她的腹中歡躍。依撒伯爾懷中的胎兒就是若翰。 還在懷中的胎兒若翰,聽到救世主母親的問候,就在母親的腹中歡躍。若翰開始宣講悔改時, 他是出現在曠野中。 若翰的信息是讓人們悔改,因為天主的國臨近了。這是人們期待的喜訊。 並且當耶穌受了他的洗時,若翰也見證了來自天上的喜樂。...
將臨期第二主日

將臨期第二主日

“你們悔改吧,因為天主的國臨近了”。 在這先知若翰的聲音出現之前, 猶太人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中沒有先知聲音的出現。 以色列子民一直盼望著天主的聲音,一直期待著天主許諾的出現。 若翰出現了, 天主的聲音也再次迴盪在曠野中。聲音帶來了熟悉的“悔改”的召叫,但也同時有了新的訊息“天主的國臨近了”。 這是被侵略、被壓迫的以色列子民夢寐以求的期許,他們期待天主國的來臨。所以他們爭相告知,都來接受若翰的洗禮以表懺悔之心,因而得以天主的赦免。 這是耶穌來以前,若翰的呼聲, 這也是耶穌開始選講福音時訊息。“你們悔改吧,天主的國已經臨近了。”...
將臨期第一主日

將臨期第一主日

時常醒悟: 將臨期已到, 每年將臨期的福音都提醒我們要醒悟,準備自己迎接主耶穌的來臨。 耶穌在福音中不斷提醒人們要醒悟。醒悟是心靈警覺。 醒悟的心是潔淨的心; 醒悟的心是祈禱的心;醒悟的心是仁愛的心。 只有醒悟的心才可於耶穌相遇, 只有醒悟的心才是為面對未知將來的最好準備。只有在驚醒中, 我們也可意識的天主的臨在、迎接主耶穌的救恩。 是的,我們要準備好耶穌圓滿的救恩在末日要到來, 但我們也知耶穌的救恩天天陪伴著我們。 如果我們沒有醒悟祈禱,耶穌的恩寵會從我們的生命中悄悄滑過、我們會與耶穌的救恩失之交臂。...